
法国学者阿吉翁表示,他不喜欢美国的保护主义,这对世界成长和创新不利。(美联社)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3日揭晓,由荷兰出生的犹太裔美国经济史学家莫基尔(Joel Mokyr)、法国学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加拿大经济学家豪伊特(Peter Howitt)共享殊荣,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经济成长的贡献」。阿吉翁在获悉得奖后接受媒体访问时直言,「我不喜欢美国的保护主义,这对世界成长和创新不利」。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现年79岁、任教于美国西北大学的莫基尔,「因为发现了透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成长的先决条件」,而获得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新台币3556万元)的一半。现年69岁、在法兰西学院等院校任教的阿吉翁,以及现年79岁、在美国布朗大学任教的豪伊特,则因「提出了透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成长的理论」,共同分享另一半奖金。
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哈斯勒(John Hassler)表示,他们的研究解答了关于技术创新如何推动成长以及如何保持持续成长的问题;他指出,在几乎整个人类历史上,生活水准一代接著一代没有显著变化,经济成长平均为零,停滞是常态;但在过去2个世纪里,情况大不相同了。
经济学奖委员会成员恩弗洛(Kerstin Enflo)解释,在过去的200年里,世界经济成长速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但与我们之前经济的长期停滞相比,200年仍只是一段短暂的时期。恩弗洛强调:「获奖者的研究提醒我们,不该将进步视为理所当然,相反的,社会必须关注那些更能够产生和维持经济成长的因素。」
瑞典皇家科学院盛赞莫基尔爬梳历史资料,揭示「持续成长成为新常态」的原因,并且证明了「如果创新要在自我生成的过程中接续成功,不仅需要知道某些事情发挥了作用,也需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科学解释。在工业革命之前,后者往往付之阙如,这使得人们难以在新的发现和发明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阿吉翁和豪伊特随后创建了1个「创造性破坏」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指的是「当1种新而更好的产品进入市场时,销售旧产品的公司就会遭遇失败」的过程。
莫基尔在接到获奖通知时正在喝早上的咖啡,并表示对于获奖感到震惊,他的学生曾问过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我告诉他们,我当选教宗的可能性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大」。
阿吉翁在获悉得奖时表示,「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感受」,强调将把奖金投入自己的研究实验室。被问及当前的贸易战和保护主义时,他说,「我不喜欢美国的保护主义,这对世界成长和创新不利」,并警告欧洲,不要让美国和中国主导技术创新。
来源: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