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贸办事处长谷力哲(Lutz Güllner)表示,台湾与欧洲在保护海底电缆和对抗混合战争是天生的合作伙伴,双方都寻求强化经济安全,提升面对外部威胁的韧性。
谷力哲是欧盟派驻在这处亚洲晶片重镇的最高外交官,他接受「日经亚洲」(Nikkei Asia)独家专访时警告:「安全不仅属军事安全或武器,因为许多事物都可能被武器化。混合威胁与军事侵略密不可分。」他补充说,假讯息、渗透、破坏稳定等行为,都是战争的一部分。 谷力哲表示,全球最大经济集团欧盟成员国为在台北设立代表机构,已给予「非常明确的政治授权」,并强调「我们有非常明确的政治意愿,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台湾的合作」。
谷力哲曾担任欧盟外交机构欧盟对外事务部(EEAS)战略沟通与资讯分析部门主管,负责领导欧盟打击假讯息、应对外国资讯操纵与干预。这样的背景让他足以因应与台北的合作,尤其台湾正面临中国施加巨大的「灰色地带」压力。
「灰色地带作战」指的是未达全面武装冲突的敌对行动。欧盟最近发布的白皮书警告:「中国正加强对台湾的政治、经济、军事、网路与认知层面施压以胁迫台湾,同时保持在直接对抗的门槛之下。」
白皮书警告:「台湾现状的改变提高了重大动荡的风险,这将对欧洲带来深远的经济与战略影响。」并称欧盟可能因此面临关键材料、技术与零组件来源被切断的风险。
欧盟已日益转向亚洲寻求经济与安全伙伴关系,并加强与日本和菲律宾的关系。台湾已被纳入2021年欧盟采行的印太战略中。
谷力哲强调,欧洲与台湾在增强韧性方面可以互相学习。他表示,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对欧洲造成的影响,韧性是一个关键概念。「韧性已非次要思维,现在已是我们思考的核心。」
台湾与欧洲,特别是北欧国家,共同面临的最显著威胁之一,就是海底电缆的安全。这些电缆对通讯至关重要,但被认为容易受到俄罗斯或中国干扰。
今年以来,连接台湾本岛与马祖的台马2号和3号光纤海底电缆接连断裂。中资背景权宜轮多哥籍「宏泰58」货船2月下旬涉拖断台澎第3海缆,中国籍王姓船长坦承指示船员下锚、失职,但否认犯行,台南地院判处3年徒刑。
谷力哲说:「尤其是对于海洋基础设施,特别是海底电缆,我们发现波罗的海和台湾周边发生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何回应这些问题?又该如何预防与侦测?侦测本身就不容易,因为这些电缆铺设时并没有装设感测器。那要如何装备自身基础设施,才能实现侦测功能呢?」
无人机也是双方共同的优先议题。谷力哲说:「例如,专注无人机、新材料和新战术的发展,这确实让欧洲所有人都大开眼界。」
部分批评人士认为,欧洲在维护台湾海峡和平方面需要更加努力,因为在这方面欧洲落后于美国、日本与英国。
今年初,台湾外国记者会(Taiwan ForeignCorrespondents' Club)举行的简报会上,捷克智库欧洲价值安全政策中心执行长杨雅喾(Jakub Janda)强调欧洲在城镇作战方面的经验,并主张欧盟各成员国应与台湾武装部队进行联合训练。
尽管存在限制,欧盟仍加强与台湾互动,包括谷力哲在台北的积极外交行动。
谷力哲不愿对总统赖清德新的国家安全措施的细节置评,但强调「混合威胁形态以多种形式和不同伪装出现」。
针对打击假讯息,谷力哲表示:「衡量效率的标准,在于你创造多少社会觉醒与社会韧性来应对这个问题。」